列城’101011
八日晚餐時,面對著一盤印度料理,胃已經在翻滾了。 印度料理不管是雞肉羊肉(通常是這兩種,海鮮只有較好餐廳才有,可能還得是靠海地區),都燴成糊糊漿漿的,配著飯或餅吃,香料口味特別重。 這已經是我第四度來印度,前三次我在孟買,大概吃了三天印度餐後,就吃不消了,開始找麵包店吃麵包配起司。這次已經吃了一個禮拜,必須忍著才沒讓胃鬧脾氣。
所以後來同學發現Chopsticks餐廳,大家都搶著光顧。 這家餐廳真的很為印度以外的亞洲人著想,讓我們不必老受印度口味折磨。而且這次更棒的是有陳姐與她姐姐(三姐)同行,她們說要為大家煮麵,真是OTG!
九日她們就跟著我們旅館主人去買菜(我們在此旅館包早晚餐),在廚房跟廚師討論,教這廚師幫忙做湯麵。 她們不只想餵飽我們,也想宣揚國粹,讓印度師生分享,等於是要煮二十人份。 也難為她們在廚房要洗菜、切菜、準備配料忙上忙下,就為了消解大家腸胃裡的鄉愁。 那鍋麵湯還吃到第二天晚上,意猶未盡。
今天中午陳姐又買雞回來,說晚上來煮麵疙瘩吃。 真是太好了,遠離印度餐好幾天,大家氣色似乎也更好起來了。 這次我也被邀進廚房參觀,沒想到還停電,烏七八黑裡煮東西,鍋裡還要翻一翻,應該沒加進甚麼不該加的料吧。 後來找來手電筒,廚師順手就把它掛上一支橫梁上的釘子上,想必這裡是經常停電的。
今天早上Kalpit找我說Rupali已回來,她很焦急學生的進度,希望全體在今晚7:00集合。 我昨晚已跟克峰聊過,我們都覺得兩方合作還沒帶勁,印度學生似乎較像都計系的,著重都市尺度分析,archi訓練平均不如東海,似乎普遍很固執; 東海同學吃虧在英語溝通能力差,對印度學生濃重口音常鴨子聽雷,而且對整體都市尺度的掌握才剛開始。 這次合作,印度學生有幾位非常認真,但普遍地紀律較鬆散,我想若院長Paul沒生病,親自領軍應該不至於這樣,而且帶隊的Rupali又生病(昨天一早住院)。 他們學生出來會帶音響菸酒,卻不帶電腦,全部20+學生只有兩台notebook。
傍晚我就跟克峰討論,看來我們要對學生提出明確需求,不然學生似乎衝不起來。 於是我們談出要學生交出四張A1大小的四張圖,做為這兩天urban design workshop的成果,分別要表現1. Vision, 2. Strategy, 3. Site; 4. Program,前兩天的調查也要整理成四張A2大小的urban analysis圖,所以每組要交出八張圖。 這些圖必須全都以電腦畫,要在電腦上看,而且要以in-scale mapping呈現。
在廚房陪煮麵疙瘩時,我再與歐陽討論這事,歐陽覺得要求A1圖,圖面將可能空洞鬆散,他也很知道雙方學生進度,他建議改A2圖面來要求,我也覺得這樣很好。 我再跟Rupali與Kalpit討論,他們也都很同意。
八點時好不容易大多數同學到了,他們老師讓我宣布正評要求。 我特別對大家強調,這是我們第一次合作,我相信這合作會繼續下去,在這裡的同學們其實都是先鋒,所以今明天大家一起工作的成果,將會是一個範例,會讓後來的學弟妹們當參考。 如此陣前喊話,幾位老師站一起壓陣,學生終於各組合在一起,開始他們痛苦又該做的的brain storming了。
今天早上我沒參加大家的參觀活動,趕到市中心的網咖去上網。 來到列城這裡,手機不通,旅館也沒網路,平時又忙,已經整整一周沒跟老婆和外面世界連絡了。 想到要跟老婆寫e-mail,眼睛就覺得熱熱的。 同時也上部落格貼了四五篇文章,寄出一篇該交的文稿。在我本來世界缺席一個禮拜的我,終於有點分身「回」去了。
上完生平第一次的網咖(對我這上了年紀的人實在不適合連續兩小時不動地坐著),我到還沒逛過的地方走走。 列城除了是一座以戰略防衛為優先考量的絲路時代古城,也受到藏傳佛教影響很深。 雖然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兀兒帝國入侵,也受印度教衝擊,都不如佛教影響深入到都市空間。舊城裡社區都設有類似鹿港隘門的Stupa Gate,各區間常見大型Stupa,連上一長條寬厚石牆(約1.2-1.5m高),上面堆滿信徒捐獻的石頭,每顆石頭有一面刻上祈福文字。而且還有轉輪亭,就是在廟前及各社區明顯處設一亭,亭內有一大法輪,讓信徒走入亭內轉法輪,相傳對不識字的人而言,這樣就等於讀經書一般接觸佛法。
列城確為一省首府,商店街蠻多蠻熱鬧的,當然離市區愈遠愈是一般民眾來往,市集也很傳統。除大街商店林立外,轉入後邊小巷,則是許多理髮、裁縫、修鞋、製銅器等都市服務製造業的小店或工坊,這也是閃亮包這組告訴我的,我特地要來見識一番。
然後我跑回到網咖隔壁幾家的Chopsticks餐廳吃午餐,剛點完餐,克峰就帶著幾位學生進來。原來今早他們去附近看Cecil Bauman的一個學校設計,克峰給我看他拍的照片,還蠻貼切於這裡環境的,對Bauman在這裡做這麼平實體貼的設計,我倒是感到意外。
因我帶著房間鑰匙在身上,克峰也就跟著我一起再多逛市區。將是中心區的街廓內外搞清楚後,我們開始往回走,途中經過Ladakh Ecological Development Group進去造訪,有位女士為我們做介紹。 他們是一NGO,成立於1980年代。 他們推動省能減碳的環境理念,並長期進行環境調查研究。 這位女士說以前者裡人們可靠地面水為生,但觀光產業興起,帶動經濟發展,地面水多受汙染,必須靠地下水生存。但此區地下水存量、消耗量等資料都沒建立。 而旅館民宿快速增長,經營者多自行鑽井抽水,形成與居民的用水競爭。
此時為晚上11時,克峰走進房間,說樓下餐廳只剩東海學生在工作。 11:30我下樓看,有兩個印度學生還在與我們學生討論,這還不錯。 我與光頭、鐵蛋討論他們的設計想法,12:00旅館也要求餐廳熄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