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該是搞建築出口的時候了

該是搞建築出口的時候了
最近受邀在一個公務員研習場合演講,主辦單位給的題目是「台灣建築之美」,我準備的內容是關於台灣近二十年來的建築作品討論。 去年我已經來講過一次了,其實這樣的演講內容,我已經講過好多次,每次的案例或增或減,主要在彰顯這二十年來鄉鎮公共空間建構的成就。 但今年在準備時,加入最近參觀與觀察資料,又有一些新的體會。

首先,為了讓聽眾了解台灣建築目前水準,我以幾個代表性例子呈現這二十多年台灣建築一路走過來的整體觀感,我稱這部分是「台灣MIT建築的競爭力」。 一是從台中科博館到今年開幕的蘭陽博物館這兩個大型公共建築的比較,一在都心,一在海濱,前者理性內斂,界定市民地標,後者表現性強,融入海岸地景,而兩者顯示台灣公共建築的二十年演變差異。 另一是以潘冀事務所從智邦電子總部到台積電、聯發科總部的發展為例,從RC結構到鋼構玻璃,從智邦的主體方盒子周邊稍作活潑表現、到聯發科大弧面玻璃帷幕立面與不同尺度廠辦空間組合的成熟構成,這表現出生產空間的大步跨越。 還有,在集合居住方面,可以台南平均律公寓高樓與剛完成的東海第二教學區學生宿舍為例,兩者皆是高層清水混凝土結構,精準的量體構成,也呈現公共與私密的新關係。 這三條脈絡的作品演進,標示出二十年來台灣建築的設計到施工的整體水準。 這樣的進步,放到全世界的脈絡看,似乎也不算甚麼,距離日本也還遠。 但與過往自己比較,在文化機構、生產空間與集合居住這三種從國家落到民間的代表類型,平心而論,雖不夠激進創新,但確實是有相當進步的。

最近再從頭翻看Seabiscuit (改編成電影「奔騰年代」),主角之一的Charles Howard (片中的老闆)出生與成長在美國東部,但他是個靜不下來的傢伙,有一天他悶不下去,告別妻與子,坐上火車到西岸的舊金山。 我突然覺得…我十五歲離開苗栗家到台北念高中,再到台中讀大學,去當完兵,然後到台北工作,再跑到歐洲念學位,再到台中教書…假如我是美國人,我可能就是Charles Howard這樣的傢伙,心念一起就從紐約跑到舊金山,跨越三、四千公里。 假如我是中國人,我可能在十五歲就離家三千公里去念書,而不是只跑了兩百公里到台北而已。 因為我是台灣人,我在成長階段就只能在幾百公里間跑來跑去;但我也不是一個可以靜下來的人,我也跨過千里跑過許多地方,台灣還有更多忙碌的空中飛人全世界跑。 我又突然覺得,現在的我們似乎比任何時候都還需要把自己想成是「世界的台灣人」,而不只是「島上的台灣人」,而站在開放向世界的位置看台灣,就不必自限於這個島上。

然後我想到七月裡與黃聲遠一起在台南兩個學校評論文,呂理煌安排我們住在佳佳旅館,那晚碰到劉國滄與謝英俊,一起聊到好晚。 英俊兄一向是在另一類世界(還蠻廣闊的低度資本主義化世界)活動的大俠,但上回請他到我們系上演講時,他已經聲明他不是「大俠」了,他現在是「謝董」,因為他做的房子也是商品,是可以賣的,而且這生意還很做得起來,他很有自信可以幫海地一把(震後重建),卻是我們政府不敢找他,唉,山寨王與官衙一向是難溝通啊!

國滄說他在改造「佳佳」過程中與旅館業高人合作愉快,這旅館前身是南部前輩王秀蓮建築師作品(第二天一早在旅館又遇徐明松梁銘剛一夥聽他們說),國滄以他特別擅長的頹廢又華麗(廢墟又精品)的設計,加上藝術家的家飾作品搭配起來,讓這老房子重現風華(來到這裡一定可以體會「風華」兩字),國滄說他們還計畫這樣繼續玩下去,也想進軍海外發展。

台南這一晚,讓我了解到這一夥建築師朋友在這當下,最需要一種「出口代理人」來幫他們,幫他們找到往世界輸出的通路。 除了在台灣島上對抗有敵意的體制以改造執業環境外,跨越國界去創造新市場看來也悄悄地急迫起來。 在近十來年裡,建築圈用力氣協助搞進口,也做得有聲有色,引進一些傑出的國際建築師,在台灣做出亮眼的建築作品。 現在態勢很清楚,「開放」的意思是不能只有進口,也該要出口,要有進有出,任督二脈才能暢通,武功才能持續精進。

但我們以前總習慣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現在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月亮不知何時開始也似乎比較圓起來了,但一時間要扭轉「進口」的思維習慣好像不容易。 這方面,日本大致仍是脫亞入歐的路數,除了象集團與藤森等少數例外,譬如隈研吾言必稱現代主義Mies與Corbu,就是把自己放在歐美主流圈脈絡裡,讓自己較容易被世界了解。 或者另一種可能模式,說到要保持開放向世界,這個世界應是真實的世界,去除意識形態、以天真又清明的眼睛看到的真實世界,泰國這些年的努力也還蠻值得參考的。

台灣建築師其實也正努力摸索新的跨國專業實踐模式,在這次演講最後部分,我試著以「台灣建築的輸出?!」來介紹四位建築師作為結論。 呂理煌的繁殖場以教學團隊遠征威尼斯雙年展場,謝英俊開發的一套輕鋼構自力營造提供低價集合住屋(在屏東、台東到四川實現中),劉國滄的設計旅館正在區隔出品味市場拿捏擴張經營的可行性,另外,黃謙智的小智研發從環保科技製造的量產規模回到建築領域發揮出「環生方舟」,他們各自在教學、社會、藝術與科技等領域進行跨域的建築實踐,已經走出或即將走出台灣,這是一股新的蓄勢待發囉!

這是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吧,我們仍然需要更深入地向先進國家學習,又要同時想辦法貢獻世界,這就是新興國家要趕著改造自己、又要參與改造世界的時代吧,應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機會也多的是。 在這新的戰場,無論是面對世界來論述自己,或建立自己觀點來論述世界,或是突破專業邊界讓世界來論述自己,都是新的挑戰。 尤其重要的是,怎麼有系統地、階段性地、有策略地找出合適通路來向世界行銷我們的建築理念與作品? 這種「出口代理人才」該從哪裡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先生的愛情

C先生的愛情                                    這所山丘上的大學,原本孤立在城市郊外,所以校園內有很大區的男女生宿舍,男舍是開放的,女舍則必須注重安全,除了圍牆、出入管制外,還有專人負責管理, C 先生就是擔任這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