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邊緣化的台灣還能是前線嗎?

邊緣化的台灣還能是前線嗎?
上禮拜到台北陪女兒考學測,北上前兩天收到久別二十年朋友的e-mail,他說將與太太一起到台北,正好是我在台北的時間。 這是我在魯汶念書時認識的朋友,夫妻都是上海同濟建築系畢業,1989年到魯汶,我們在那裡相處近兩年,課餘時間經常擺起龍門陣聊沒完,反正溝通無礙嘛,比用英文跟老外討論容易多了。 那時大陸剛開放,兩岸留學生交往熱絡,爭著互相了解兩邊情況。 記得當時有對年輕夫妻檔上海留學生,有次聊天很小心地問我:「你們台灣以前苦到吃香蕉皮嗎?」 原來大陸也是這樣宣傳的,從這樣的話題聊起很對我們那一代的味。 也聽到很真實的描述,一位北京來的說起文革時候,他就眼睜睜地看一群紅衛兵搜刮他家的骨董字畫,他說那完全是真的。

我還記得聽同濟這朋友說起他出來時的上海,還有不少工人住的樓房,中間走道的兩邊牆上凸起鞋盒大小的一個個箱子,好讓裡面房間裡住戶躺平時可將腳伸直放其中,他說這完全是真的。 那時我知道他們一定會回中國去奮鬥的,言談之間就可感受他們熱血愛國的心情。 沒多久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台灣留學生很多人有車,全部都出動載著大陸留學生到布魯塞爾大使館前抗議,激情之後很多人無法立即回國,輾轉到其他國家工作。 我這朋友到美國發展,一待十三年,在幾家大公司做過,七、八年前夫妻倆到北京一起創業。 最近他們公司被一家跨國公司收購,讓他們稍稍喘口氣; 朋友的頭銜是副總裁,公司在北京與上海都設有分部,經常在大陸各大都市飛來飛去。

原來他們來台北,是準備與我一位很熟的長輩事務所合作競圖,世界還真小呵,所謂的國際合作,對象還是中國人,這就是新的世界秩序囉。 朋友有點無奈地說,這趟合作不賺錢的,主要在先建立關係,他說參加台灣的競圖除首獎外都沒獎金,不像大陸,在大陸的競圖是參加者通通有賞,沒被選上也都有幾十萬RNB(天啊,我應沒聽錯吧)。 所以大陸的建築師、建築教授們都拼命參加競圖,有的一個月參加好幾次,發點小錢給幫忙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其餘的攢入自己口袋,可以買好幾部Ferrari或Porsche,房子更是一戶戶地買。 (難怪兩年前大陸要求教授每收一位研究生要交3000RMB給國家,因為研究生是老師的勞動力) 他們說大學建築系或規畫系的教授根本不把學校薪水看眼裡,他們的真實收入可是幾十倍於那份薪水。

朋友他們在大陸的公司有40幾位員工,新進人員薪資與台灣差不多,但五年有經驗的可領到20萬美金的年薪。 公司平均每年加發10個月薪水的紅利,一年分兩次發放。 還不斷地急需要設計人才,他們說大陸的畢業生還是不行,專業訓練不夠,他們仍大量自美國引進人才,他們看著我說,最需要像東海畢業的高手了。

走出欣葉餐廳,我帶他們到紫藤廬喝茶,沒想到歪打正著,紫藤廬主人這些年精耕普洱茶,而朋友夫妻最近就是迷上這一類玩意,他們說這回換他們請我。 他們說在大陸普洱茶正夯到不行,一串七餅,有人一買就買一整箱,存起來等女兒出嫁時當嫁妝,那時可就增值不知多少倍了。 朋友在入口處駐足賞玩陳列中的壺具,有時指出泥色不對,有時看出瑕疵,我這外行倒沒看出甚麼門路。 我們坐下先泡壺「紫聘」生茶,朋友喝來覺不對,再來另一壺「滄江XX」熟茶,100克3000多元等級,果然對味了。 我這土包子,也總算跟著一起開了舌界!

朋友說大陸現就正在講究這些,蒐集古董、字畫、雕刻、壺具、還有普洱茶餅…等等享受生活的行當,幾千萬人一股勁兒追求文化品味,全世界的珍品都被炒熱起來了。 我也偶而跟企業界朋友接近接近,但還不曾像這一晚在一頓茶飯間被電到的感覺,一方面為朋友感到高興,一方面也不禁要確認風水真真的轉向往中國了。

陳光標來台捐五億濟貧,連續佔滿媒體版面與時段,還真是大手筆ㄟ。 我當年磕破了頭募錢,最高一筆不過募到三十萬,募個兩百萬就使盡所有吃奶力氣了 (九二一是特例,那時可以一下午募到兩百多萬),這傢伙帶來100個500萬,花花鈔票現場發送,我真是澈澈底底地服了他。

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快的暴發速度、這麼急的文化需求,台灣在它身旁,顯得多麼微小。 比起來,薪資少了一截、享受差好幾級,是人才的鐵定都被吸過去了,台灣真是被邊緣化了。 看! 人家有錢還跑來捐給我們的窮人哪,氣不氣短啊?

但是,陳光標為什麼不去美國發錢,美國現在也不少人缺錢用啊,或者他更應該到印度去捐獻才對,那邊肯定有更多的窮人? 其實也很容易搞懂,陳光標還不知道怎麼跟老美玩這套遊戲嘛,或者,他若到印度發錢,即使增加十倍保鑣,五分鐘內大概就都被踩成肉餅了。 來台灣發救濟金,真正是抓到一項事實,那就是在大陸人面前這會是最有媒體效應的。

這件新聞背後的訊息,重點不在於他的高調與否,而是顯示出大陸人與台灣人之間很微妙的那層關係,「自己人」這三個字不好大聲說出口,但「不是外人」的意思可是不言而喻了。 雖說是兩國(開國時間不一樣啊),但又總有那麼多多少少的「親」的感覺,不是外人,但又在外頭,這才有意思啊---陳光標就不會去香港捐錢!

現在台灣是全世界最親中國的國家,這就標示出台灣最佳的戰略高度,重點在於「親中」與「國家」,台灣的最佳定位就是把這兩件事同時辦好。 對美國而言,台灣是當前全世界最能影響中國社會走向民主自由的國家,台灣也責無旁貸,這裡的重點是「影響中國」與「國家」。 這樣的意思是說,中華民國若是消失了,對全世界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中華民國100周年時,這個國家最該省悟的自家角色定位吧。

歷史未來一定會記下,毛澤東比起康熙更高明一籌。 康熙滅掉鄭成功,自我閹割掉中國人自己的最驍勇的海上勁旅,讓後代子孫慘遭甲午海戰敗績; 毛澤東在八二三砲戰後叫停,沒有血洗台灣(應該是自顧不暇了),以至於改革開放初期,獲得台商最多資本與技術的挹注。 歷史證明,台灣位處邊陲,但在新時代來臨時,它正是前線。

前兩天還到系上開會,幾位老師陪一位年輕很有活力的日本建築師聊,他有意思來台灣任教,我們好像也有機會邀請他來。 日本泡沫經濟已經超過十年,但景氣仍然低迷,他覺得自己活力必須另找出口。 他為何不去大陸發展呢? 我想他一定覺得在台灣感到自在,日本人在台灣一定比在大陸感到自在吧。 這又是另一項歷史留給台灣的微妙遺產吧。

台灣歷史際遇裡特有的親中、親美、親日傾向,在當前局勢中並非不是難得的優勢。 譬如說,小小台灣設置五個直轄市是否嫌多了? 但若是把五都看成五套機場港口等流通系統,放到今天與中美日關係系統上來看,五都不多,十都大概也不會嫌多,最好整個台灣成為一個超級海空港,或就想成是一艘錨定在最具戰略利益地點的航空母艦吧,還配備了一條三百公里長的高鐵。 台灣開放起來對大家都親,就可坐收巨大的流通利益,成為東亞的通廊。

也想想我們東南亞鄰居們,他們的親西、親英、親法、親荷的歷史遺產,在今天老實說沒甚麼太多戰略強渡的,相對於它們,台灣更是入局的,它處在最新局勢核心,台灣正在這裡扮演著無可取代的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樞紐角色。

台灣,台灣,美哉寶島! 前進於婆娑之洋,開我蓬萊未曾有之境界!

(至於亂想這些,與建築何關? 這是好問題,把它當做是春節假期裡的功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先生的愛情

C先生的愛情                                    這所山丘上的大學,原本孤立在城市郊外,所以校園內有很大區的男女生宿舍,男舍是開放的,女舍則必須注重安全,除了圍牆、出入管制外,還有專人負責管理, C 先生就是擔任這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