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C先生的愛情


C先生的愛情                                  

這所山丘上的大學,原本孤立在城市郊外,所以校園內有很大區的男女生宿舍,男舍是開放的,女舍則必須注重安全,除了圍牆、出入管制外,還有專人負責管理,C先生就是擔任這項工作。 當我在此念書的時代,整個女舍就由她一人掌管,搭配數個工讀生幫忙。 對了,她是位女士,那個時代對知識階層都尊稱「先生」,無論男女都這麼稱呼,又因為那時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對女性尊稱「先生」似乎有著更多敬意。

C先生就是獲有大學教育學士文憑的知識份子,戰亂時跟著家人渡海過來,一直都是單身,在女舍中一樓安排了她的住房與辦公空間,早年還跟母親同住,母親過世後她一人忙著管理眾女生們的住宿生活,加上房外自己種了一大棚架蘭花,日子過得倒也忙碌充實。 我們也只是聽說她曾訂了婚,但因戰爭緣故,海峽兩岸互不往來,她的未婚夫留在海峽另一邊,似乎也一直沒消息。

我在大二那年喜歡上大我兩歲的外文系阿J,很快地就交往起來,她當時已有學長男友,正在當兵, 而我惹起一場兵變。 我與阿J大概成為校園八卦題材,這種情況大概已經屬於C先生的關切範圍,於是有天晚上她約了阿J,要聊聊我們的事情。 C先生的辦公室外是一片草坡,那晚我坐在草坡邊的卵石駁坎上等候,看了一整夜星星,等阿J出來時差不多也是女舍關門時間了。

後來阿J跟我說,C先生很有耐心地了解我們交往狀況,她也不反對我們在一起,女生年齡比男生大不是問題,她只是想了解我倆是否認真付出感情,聽起來她應是很開明的長輩。 她倒是跟阿J提到,千萬不要用時間與空間去考驗愛情,兩人若相愛,盡可能地要相聚一起,不要輕易分開。 許多年後阿J一直記得C先生的這番話。

C先生的追思會上,我受邀講些話,就講了這段經驗。 C先生腦袋裡有太多女生們的感情個案,大概記不得我與阿J的這件事了,她過世時已超過百歲,最後十年也已失智,所有女舍的秘密都因她的逝去而湮滅了。 我倒是另有一件事情,想在那個告別氣氛中向C先生告解,但終究沒說出口。 

我與阿J認識是起因於姊弟寢室的結緣,我那時與一群囂張的同學住,開學時無聊地發現即將有一個流星雨的夜晚,大夥就想說該找有意思的人一起來看,結論是找我們上學期勞作課的工頭H姊,她對我們很好,我們就在流星雨那晚去找她,並且要跟她寢室結為姊弟寢室,在H姊的吆喝下當然就此定下姊弟約,阿J就是H姊的室友之一。

有天晚上我們這群無聊男子,知道系館學弟妹正買了油漆要刷隔間,我們就在半夜兩點後到系館提了幾桶油漆,到我們姊姊寢室樓下大白牆前,每個人把不同顏色油漆刷上白牆,把整面牆畫成一整片塗鴉,真是過癮極了! 這片牆正位在通往音樂系必經之路,每天都有很多女生可以欣賞我們的傑作。 據說,C先生非常非常地生氣,我們都不敢聲張,只是每隔幾天就跑去現場偷偷暗爽一番。 這幅壁畫展覽了一整個月,因為C先生找總務處要刷回白牆,但公文跑了一個月才得到經費恢復原樣。

雖然我沒說出來,但心裡仍叨念著這段胡鬧往事,希望C先生安息後也能原諒少不更事的我們。 其實, 她一貫對男生也是很有善意的, 她太了解女舍裡煩心事十有八九跟牆外的男生脫不了關係。 J畢業後我們常去看C先生,因H姊留校當她的助理,其實常是衝著H姊在助理房間燉熬的美味雞湯。 後來我們婚後有時回校時,也看望住在退休宿舍的C先生,20多年前剛回母校教書時,更經常到她家走動。 這樣一位看著我們從相識到成家的長輩,就要往另一世界去了,我們聽熟了的上海口音就再也聽不到了!

追思典禮完後,出了教堂,我與阿J陪著C先生骨灰往公墓送一程。 C先生很早就在大學對面的公墓買下緊鄰兩墓穴,一是給她母親,一是留給自己。 那天大太陽下,我們看著工人打開空著的墓穴,把C先生的骨灰罐緩緩放下去,再蓋回水泥頂蓋,並以水泥砂漿抹補縫隙,C先生與母親就此永遠相伴一起,我相信她一定覺得回家了,這是她為自己定下的最後歸宿。

總務處的秘書告訴我,在總務處閣樓儲藏室存放了一些C先生留下的箱子,還有些書,邀我過去看看。 在那悶熱的閣樓裡堆放幾個老式純天然皮製行李箱,那是上個世紀中的好人家才有的物件,其間大多是個人物品,書也多是官書類的贈書,沒甚麼其他特別的遺物了。 正要離開時,我一眼掃到靠牆書架上一個黃紙袋,鼓鼓地裝著一袋東西,紙袋上滿是灰塵。 我抽出裡面一大疊紙張,是整齊疊好的信件,每張信箋都編號碼,編到60幾號,收信人稱呼是C先生的名字,署名都是同一男士M,我心中一動,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C先生的未婚夫了?

在她生前, 學校曾經為C先生編輯一冊「蘊綺小札」, 裡面收錄了C先生在不同時間寫下的一些個人感懷文字, 可略為知曉她的內心世界。 但是看來這疊信才滿藏著她的終身秘密---

有時學生夜半有了病痛,匆忙下山就醫, 
是常有的事。 我的心是無法寬釋的, 
也無懼於黑夜的深沉, 
焦心如焚地擔心著, 
這患病的孩子 
是否得及早脫離 
病魔的折騰… 

昏黃的燈光下, 
今夜感覺出奇的靜謐。 
無端踱步在這我不能再熟悉的屋中
竟然無法入睡。 
也許又將是一個無眠的夜。 
過去的記憶一下子又翻騰起來, 
不知是痛苦? 是快樂? 
還是揉合著這兩種極端的心情? 
我不停地咀嚼著它們。」 (蘊綺小札)

第一封信提到因C先生兄嫂居中引線,兩人交換相片,因此邀見面。 由於M男士工作較忙,因此邀C先生從上海家裡到南京相見,C先生也答應去了,讓他非常高興。 C先生到南京三天,兩人沒機會多說話,C先生離開時又因沒事先約好而不敢送行,自覺勇氣不足而懊悔。 他希望C先生到南京工作,他對上海的印象是變態繁榮奢侈,因此已十年未訪上海,但為與C先生見面,計畫下月訪上海。 有趣的是,信後說這是第一封信,請妥為保存,他以後將以同樣大小紙張寫信,希望積少成冊,作永久紀念。 信末不忘問候C先生母親大人(此後每封信皆如此),署名後加上「手書」兩字,信頭稱呼C先生名字後也加「女士」,日期是三十七、六、廿六。 

第四封信是從上海回家後寫的,對於上海印象是交通便利、物質享受便捷,但他以薪水階級不免心有不平,然而以他對上海懷有偏見的人,因愛慕C先生而不顧天氣炎熱而欣然造訪,頗覺兩人有緣。 此信也說朋友已介紹十數位女士,覺得談得上有緣的也只有C先生一人。 還說自己又老又醜、又矮又小、又窮又酸,C先生還願與他交往,也可說是緣。

如此之後在寫於12.26的第31封信(看來是每周通一封信吧),以毛筆字寫幾行字,約31日要C先生一定在家等候他的造訪。 下一封信(no.32)(元月)四日一早離上海,下午一時回到南京的學校裡,對友人鄰居發糖果,大家搶著吃。 看來這兩封信交代的就是訂婚的事了,因為第33封信中感謝C先生答應為他編織毛線衫褲,特別寄上他的身體尺寸,並且要C先生不必趕工,因天冷讓C先生受凍勞累,他會覺得心中不安。 第一封信還稱女士,後來信中就直呼名字了,感謝編織毛衣之後,信頭稱呼就加上「弟」了,這應就是那個時代夫妻暱稱「兄弟」的習慣吧!

48封信(38.4.18)中說到大學發薪水,他領到280萬圓。 當天大頭早上每枚賣18.20,午後漲到23.25一枚,晚間又漲到25.27一枚,顯然是受到大學提領六十億金圓的緣故。 信中提到選擇購買美鈔銀元儲蓄,當天買了大頭六個,小頭四個。

這封信提到了台灣之行,M表達他的矛盾心情,對於C先生要往台灣,避免時局威脅來看是合適的,但就以兩人而言,應該留在上海較妥。 他知道C先生來台非為一般避難(應是與兄嫂一起陪母親來台,旋即要返回上海),但若留在台灣觀望或工作,就不免影響兩人佳期。 他無奈表示對國家大局變動,個人無力轉移,而且已經預感太平之日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到來,信中提到他將往上海與C先生懇談,希望打消她的台灣之行。

但是第49 封信告訴C先生,她寫的四月廿四、廿九,五月五、十四各信皆已收到,並說C先生寫的五月十四日的信在五月三十日寄到。 就在這封信上M提到南京台灣之間已不能直接通信了,只能透過香港由外籍輪船轉送。 這中間看來M未及趕去上海,C先生已經陪家人來台灣了,而且局勢混亂、兩岸通郵中斷。 根據史載,38.10.1南京失守,12月廣州失守,國民政府遷至台灣。

50封信之後每封信皆充滿兩地相思的酸苦, 原以為不到半年,即可長相團聚,想不到時局演變之速出人意料,竟使二人成為牛郎織女,隔海相望。 51信(38.12.3)提到一年來政局大變, 四月時兩人因一日之差未能碰面, 但希望下個春夏時可相聚。 此信提到自己百無聊賴, 獨身遊北京, 但見四周年輕男女結伴同遊, 相形之下更覺落寞。

1951.8.20來信(開始不用中華民國紀年了)提到為C先生辦入境手續, 但信中對C先生拖延辦理手續甚為抱怨, 說道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還能一年一會, 他們兩地分隔已三年, 仍無法確定何時能相見, 難道就這樣長遠地老下去嗎? 

最後一封信署名寄給C先生的兄嫂(他們的媒人), 1953.2.12寄出, M在信上告知說三年來他多方協助C先生經由香港返大陸履行婚約, 但皆未能成功。 信上提到C先生確曾抵達香港, 但以種種藉口而未能飛往南京, 他的處境變得很艱難, 成為新政權下的可疑份子, 他必須於去年退回C先生的通行證, 並向組織與公安機關報備, 聲明他與C先生的關係從此斷絕。 並提及有人已介紹一女, 計劃於春節前後辦理登記結婚。 此信後半抱怨C先生對婚事不如對事業之重視, 所從事工作(當時C先生任職北部某國立大學)又與反動政治脫不了關係, 為免政治上糾纏, 不如各自為計, 不再勉強。 也提到與C先生已失去聯繫十個月了, 因此請兄嫂代為轉達。

在這些收拾整齊信件中, 夾有C先生一頁信稿, 大意是:久疏音訊, 近況如何? 繫念良殷, 日來一切如常, 祈勿遠念。... 日期標示是四一..廿二,  但根據上面M那封信, 顯然M未接獲此信。 C先生在此信稿下方寫道: 這是最後給M的一封信, 遊港返校, 我先後於八.十二, 八.廿六及十.廿二, 共寄去三次信, 都沒有回信, 從此告一段落。 今日整理什物, 又翻到了這信底, 憶及一切, 默然了幾小時, 再也不願開口。 46.7.18 誌

從之前信件中可得知, C先生曾去了兩趟香港, 但未遇M, 不知當時他們兩人是如何約的? 但依M信中所指, 是希望C先生從香港入大陸以圓婚約。 C先生兩度赴香港, 再往前一步即與未婚夫君相會, 從此愛情有了歸宿, 為何那些天在香港的盤桓沒有更進一步呢?...歷經天人交戰嗎?...最後還是決定轉身回到台灣...

看完這些信, 我也默然許久, 無情戰火, 竟然如此毀了兩個人的愛情, 而其中一人對我是有血有肉的長輩, 使得這段情事如此真實, 真實到我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回想起C先生骨灰封入墓穴那時, 她從此留在黑暗中, 但是現在我相信她的靈魂是滿心平和地陪伴在母親旁, 一甲子前她曾掙扎做出艱難決定, 以一生幸福換來長伴母親—-生前與死後。 她也終身未再婚, 無悔於她的婚約, 始終守著對M的感情。... 這些信寫在我出生之前, 我只有緣識得C先生中老年後的面貌, 但是在她用生命完成的這份功課中, 卻沁透出一股超越時空的芬芳, 我相信她早已找到最自由自在的歸宿了。

養蘭,是我最大的喜好。 蘭的貞潔、高雅,更是我心所嚮往的。 曾經,屋外茂盛的蘭花房,已經不見昔日的痕跡。 我想另外闢建一間,小小的一間,在另一塊新的土地上。 我要用我的愛去灌溉她們,成長她們。 就如同往日照顧學生生活起居一樣。 學生已經是我生命中大半部分,而現在一盆盆蘭花也將成為我生活的重心。 

沒有世俗所謂的『家』,已然半生,我沒有懊悔。 『以校為家』、『愛校如家』又豈僅是字面上淺淺的涵義,那種刻苦銘心的感覺,我又該如何訴說呢?      (蘊綺手札)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東海創新人博覽會2016 (Tunghai Innovator Expo)

時間:201665() 10:00-19:00
場地:體育館
主題:We Live, We Care!

Statement

「工業4.0」時代的來臨,帶來人類生產模式與生活方式的激烈轉型,而工業文明對地球生存條件的衝擊也到了不可逆的臨界邊緣,當代已無法承受產業與教育、理論與實踐脫鉤的代價,世界分工與學科分類也必須重新跨域整合,創新與關懷已突顯為新的時代心智模式,這意味著二十一世紀的學習需要全面的新型想像力,讓我們突破現況、跳出既有框框,思考全新的可能性。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想像力,而且是解決真實問題的「實用性想像力(pragmatic imagination)」。

傳統上,想像力與實用性是互相對立的兩件事,但是今天這兩者的整合,正隱約催出這個時代的希望地平線。 「實用想像」是拉回到有血有肉的日常生活中思考,企圖跳脫一般俗成的規則窠臼,介入當代真實生活場域,掌握「製造中事物(things in the making)」的動態生成本質,尋找更貼切可行的社會轉型可能性,真正促成一系統(社會或社區)的實質改變、具體轉型。

「開創是我們的格言」這是東海大學創校時曾約農校長的辦校期許,也一直是本校在高等教育理念上的堅定承諾,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變局與挑戰,東海大學將秉持創校理想,承擔培育高等人才的社會責任,篤實地朝向卓越與創新的一流大學邁進。 「東海創新人」是我們最無法被取代的產出,「人才」是未來經濟最重要的資源,  「人心-人品-人力」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基礎,東海大學一向強調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導向的社會創新人才培育,整個優美校園瀰漫著人本思想的敦厚氣息,悠久的勞作教育已是當代服務學習典範,近年的博雅書院未來領袖人才培育成果斐然,我們很確切地相信:「東海創新人」正是本校面對新世紀作出正面貢獻的最佳承諾!

2014年起本校工學院、管理學院與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各自開辦「創意、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並合作發表教學成果,也持續維持整合教學的能量,並倡議打造「博覽會」平台,除進一步串聯校內其他院系的教學研發活力之外,也希望促成以中台灣為立足點的產業界、創業家的資源匯流及結盟合作,每年六月舉辦的「東海創新人博覽會」,將會是讓青年人才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未來人才的創新平台。


這是今日大學以人才品牌為標榜、為社會國家善盡高等教育責任的創新模式,也是檢討改進教學研發現況的制度性機制,這個年度盛會讓我們有機會每年重新定義「創新人」,這是轉化大學能量為時代創新活力的質變平台,也是串聯社會資源往大學教育匯流的整合平台,更是關心地球永續及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分享平台。

目標
一、 整合校內既有教學及研發能量,建構具有東海特色的人才-資源平台;
二、建構本校與轉型產業、新興創業家共同合作之資源匯流共創平台;
三、網結國內外創新平台以協力發展出因應未來需求之新教育機制。

主題論述
2016年度主題:「We Live, We Care!
我們生活在這裡,我們必須在乎。

我們看到校園中有好多認真生活、關心這個社會、關心這個世界的大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正在用他們的方式,為了他們所關心的事情而努力著,用他們的力量去影響這個世界,就算只是盡一份小小的力量。 我們想把分散在校園中的各種有創新能量的想法整合一起,把正在關心社會、關心世界、並且有行動與想法的人或組織串聯起來,匯集大家形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圓,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互動交流,並且匯聚資源,讓更多人看見我們所關心的事情,感動更多人,進而影響更多人,讓人們願意主動地關心社會,並促成社會與環境朝向健康方向改變。

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文明進程中,我們關心二十一世紀地球生命的處境,人類社會的問題與生態環境危機可能是一體兩面,作為二十一世紀人,我們擁有知識與技術的力量,也逐漸演化出成熟的心靈態度,足以讓我們以更健康的方式持續與萬物共存。 為整合校園內各領域往這方向的努力,我們研擬以下4個子題:
1. 創意生活
2. 社會文化
3. 生態環境
4. 產品與服務創新

期待各種趨向以上共識的朋友們,提供你們的學習成果/作品,歡迎加入今年首創的博覽會,我們一同攜手以合作分享的方式,為我們的未來打開新局!




活動內容
一、展覽---依展覽主題下四子題分四區展示 (A影片、B立體作品、C平面作品)
A.     子題一「創意生活 」展區
1      工設        蔡昀良    BLADE 刀鋒   B
2      工設        洪羽寧    AVENIR    B
3      工設        張瑜君、洪晨皓    時墨        B
4      工設        周妤        LABEAN   B
5      工設        鄭嘉雯    酵易/Enzymeer       B
6      美術        許芷蓉    你聽見了什麼;  B
                   《聲音作品》系列     B
7      美術        馮鏡潔    玉盤        B
8      美術        葉治伸    記錄時間的線        C
9      美術        謝智宇    量身定做        C
10    美術        羅文怡    髮水草櫃子    B
11    建築        吳東格    烏賊皮層仿生:Light Fiowing in Life Trajecory   AC
12    建築        林琨達    CLT in tectonic        BC
13    建築        許大維    Garden Glass Museum   B
14    建築        周峻吉、廖漢倫                    B
15    建築        黃于僑    使用者的城市─群眾遊戲下的變動樞紐    B
16    景觀        胡育晨、汪靖芳、黃宣文、林韋宏
            謝禎翰、許哲毓、董其樂、許庭源    回迴-綠屋頂創意景觀   AC
17    博雅書院        王仁禾、呂文月、詹惠淨
                羅立庭許家瑜        THU Timetable 東海選課板  A
18    博雅書院        張瑀芯、林千郁
                許華恩、陳潔        阿兜仔唱中文歌    A
19    博雅書院        柯君翰、鄧郁璇、陳鈺霖    弓民生活        AB

B. 子題二「社會文化 」展區
1      工設        林品君    城市工作站/City Workstation        B
2      美術        王姵雯    城市人籠        C
3      美術        宋紹沂    2015 Strathcona vineyard       C
4      美術        李芳吟    失去聯繫/Disconnection   C
                    自我毀滅        B
5      美術        邵丹        熱土    C
                    春雷    C
                    鎮遠        C
6      美術        許幼歆    甜蜜迷失        C
7      建築        趙尉言、王嘉熙      街。椅        B
8      景觀        汪靖芳、蔡昕語、蔡羽君、馬吟甄、胡育晨
            陳梓聰、康晴媁、郭怡伶、王傑滸、邱怡馨、蔡承哲   
            宿—東海第二校區學宿舍景觀設計      BC
9      景觀        靖相承    Homies-台中一中街商圈規劃設計       BC
10    博雅書院        呂燕萍、林晏如、王璿
                蔡宜臻、廖哲瑋    延續歷史記憶-從大楊油庫看見越戰歷史   C
11    博雅書院        徐瑋彤、林葦妮、徐佩敏、高芷伶      哈客    AB
12    博雅書院        陳玉庭、洪培瑄、柯君翰      第四屆高中優質博雅生活營    AC
13    博雅書院        陳欣閔、陳昱蓉、楊詠涵   「蕃薯田」上訪百工-傳統糕點   AC
14    行政系      魯主任課程    短片5部(3 min. for each)

C. 子題三「生態環境」
1      工設        林芸萱    Leaves     B
2      美術        吳亭瑋                B
3      美術        林珈瑀    飽和提醒二    C
4      美術        林郁佳    珍珠項鍊—林中夜宴    C
5      美術        鍾凱翔    剝奪系列—象牙    B
6      建築        蕭凱元    [ Aging,Farming,Learning in place ] with Aquaponics   C
7      景觀        賴翊禎、蔡鎮航、劉俊宏、李涵嘉    綠色博雅農場景觀規劃設計()  BC
8      景觀        林新淯、鄧安玥、廖小羽
            王雍喆、黃宣文蔡孟育        綠色博雅農場景觀規劃設計()        BC
9      景觀        陳郁婷、宋天心、游亞峻
            黃泓仁、施雅綾、董其樂    綠色博雅農場景觀規劃設計()        BC
10    景觀        汪靖芳    綠色博雅農場景觀規劃設計()  BC
11    景觀        劉雲        青紗帳里竹鄉愁-台中城市博物館設計    C
12    景觀        張友奕    Hickey 後山之吻-花蓮之殤  C
13    景觀        陳庚璟、葛建霄、陳奕瑋    阡陌-葫蘆墩圳景觀規劃設計       C
14    景觀        韓欣恬、陳沛羽、林佑針    洄溯-回復水圳風華-葫蘆墩掀蓋再造  C
15    畜產系環工系        魏天恩、鄭慶安、時美        友好環境的嗜甲烷分解菌    BC
16    博雅書院        曹志瑜、蕭逸柔、莊芙            石虎跡    A


D. 子題四「產品與服務創新」
1      工設        劉子瑄    家電共享計畫        AB
2      工設        黃心郁    Oscare     B
3      工設        莊逸甯    Eco Fence/生態圍籬      B
4      工設        李英任    Shilailer   B
5      工設        王于齊、黃羽蔓、陳佳鈴    BONEAID    B
6      工設        陳昇毅、張硯珩、鄭昊        CleanExpress   BC
7      建築        陳政宏    機體空間 Organicismal Space      C
8      企管        企二C全體修課同學,共12小組              簡報
9      企管                                                    AB
10-12資工數位創意組共3組作品 ABC
12-15 工學院數位創新碩士學程共4組作品 ABC
15-   工學院「創業家精神」(葦君老師組) AB

E. 特區
1     
雄第一科大    育成中心/創新設計系          
2      育成中心        詠健生醫        穀蔬晶粉        B
3      育成中心        清韻商事有限公司        THUnique        B
4      育成中心        艾博生技抗體股份有限公司multivalent monoclonal antibody  BC
5      育成中心        京久森有限公司    草本健康蛋    B
6      美術系            聖誕節裝置    C
7      生科系            紅土學院        ABC
8      工設/大古鐵器       設計競賽得獎者            B
9   建築系      鍾柏賢等獲寶成集團運動休閒園區設計競圖首獎作品
10    建築系        蘇志峰老師    Space Syntax   C
11    建築系        邱國維老師    尼泊爾生態度假村        C
12    建築系            寶成集團競圖作品        B
13  建築系      彭康健老師  路思義教堂施工紀錄動畫影片
14  數學系      黃皇男館長  路思義教堂Conoid雙曲面數學3-D分析
15  歷史系      丘為君老師  紀錄片2(10-15min.)
16  創藝院      鄭月妹老師  再利用藝術(音樂劇服裝製作)8件

二、互動設計
A.      Smile東海」   通識中心    活動3立板+電腦螢幕(3m x 3m空間需求)
本活動會先透過fb粉絲專業分享與採集東海的微笑,我們相信有微笑的眼睛,看到的都是風景。也會在現場採集參與者的微笑,做貼紙輸出,然後讓大家貼出微笑的景象,我們會用繪本與音樂來引導。
B.      互動遊戲點
展場中四展區之間設置2-4處互動遊戲點,連接參數化製作紀念品,讓參展者參與互動並獲紀念品。
4/23-24遊戲工作營(招募校內30位跨院系學生參與/地點:東海工設系館/與尊博公司合作)
4/29 遊戲工作營(地點:尊博)

三、創意市集
本活動創藝學院開設「社會創新設計專題」課程修課同學主辦,共有20個路天攤位,由主辦同學向全校跨院系學生邀約創意作品展售。

四、學習成果現場發表
管院「問題分析與決策」期末成果發表,17位同學修課,邀請客評老師數位

五、電鍵琴演奏+數位光影秀
    郭宗愷老師率音樂系電鍵團將於體育館入口平台進行露天演出,加上吳冠穎老師指導「數位互動音樂劇-數位互動組」同學製作影像投影於體育館正立面,這是難得的數位音像合作表演饗宴,做為今年首屆創新人博覽會壓軸分享。


2016東海創新人博覽會手冊出版計畫
2016/5/2/院辦: 明石、際鋐、君瑋、葦君、堇玟、嘉伶、子菁、時瑋

校長的話
  目錄
  節目表
教務長的話
研發長的話
創藝院長的話
執行長的話

一、宣言/主題
二、活動導覽圖
    展區配置圖(標示廁所、出入口)
    體育館周邊圖(標示創意市集、電鍵琴表演區、光影秀投射範圍)
    Open Campus導覽圖(標示射箭區)
三、活動內容
1.      展覽
子題一 創意生活
子題二 社會文化
子題三 生態環境
子題四 產品與服務創新
特區
2.      互動設計
Smile 東海
互動遊戲點(其中一組須投影地面)
撞球小天才
3.      TEDxTunghaiU 2016活動轉播(8位講者照片+題目)
4.      We Live創意市集+We Care沙龍
5.      學習成果發表(作品名稱/分組/邀請客評)
6.      電鍵琴演奏-數位光影秀(成員+指揮/指導老師/曲目)
四、博覽會發想緣起
   敘述文字兼提相關課程:
   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社會創新設計專題」(蘇民、謝昆霖)
   工學院 「創業家精神」(王偉華、張葦君)
   管理學院 「創意與創業專題」(林修葳、蔡明君、羅時瑋)
五、近期相關計畫
    「表演藝術及創作」碩士學程計畫
    「設計創新管理」產學合作博士班計畫
   達文西山丘計畫
六、執行團隊
    創藝學院辦公室---子菁、佳雯、時瑋
    工設系---明石、際鋐、耀宗
    建築系---彭康健、劉克峰、邱浩修、吳冠穎
    景觀系---鄒君瑋、黃章展
    美術系---蔡明君、魯漢平、詹前裕
    音樂系---郭宗愷、許榮富、林得恩
    資工系---周忠信、石正雄
    WLWC社群---
    創意與創業課---
七、執行顧問
    張葦君、謝昆霖


指導單位:教務處、研發處
主辦單位: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創藝媒體中心
協辦單位:博雅書院、電子計算機中心、體育室、公關室(親善大使?)、總務處、
                    覺心營、享實做樂
參展單位:文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學院、理學院、高雄第一科大
贊助單位:TEFA、尊博科技、開務建築師事務所、清水建築工坊、映興電子、大
          古鐵器、上圓建築師事務所(加上公司logo)

空白頁(筆記)
前封裡---校長的話+目錄/東海大學logo
後封裡---數位互動音樂劇(劇照、定裝照、課程/指導教師…)
封底---博覽會logo/博覽會網址/創藝院網址/東海大學網址



行程規劃(暫定)                                   2016/5/2
6/5  10:00開始 /配合Open Campus活動 (各院系開放/接待高中生來校參觀)
              /配合「創意市集」及「野台表演」(體育館外)
     正式開幕---音樂(音樂系管樂團8/15min.)
     校長致詞
    「東海創新人博覽會」揭牌
     10:30-11:30 子題座談I
     13:00-14:00 子題座談II
     13:00-17:00  Arduino DIY Workshop (?)
     14:10-15:10 子題座談III
     15:20-16:20 子題座談IV
     16:30-17:15pm 閉幕演講(邀請中)
     17:30校長致辭/董事長
     17:40-18:00「我期待的東海創新人」訪談短片(每人30sec.x20)
     18:00-18:30 貴賓導覽18:30pm創新音樂(電鍵盤)+影像秀壓軸
     19:00pm 散場
     





C先生的愛情

C先生的愛情                                    這所山丘上的大學,原本孤立在城市郊外,所以校園內有很大區的男女生宿舍,男舍是開放的,女舍則必須注重安全,除了圍牆、出入管制外,還有專人負責管理, C 先生就是擔任這項工...